扫一扫,关注下方微信

政产学研共探AI机器人技术纵深 AI+机器人创新应用探索分享活动圆满落幕标签:

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现提出如下意见。

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现提出如下意见。


9月4日下午,由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指导、大连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办、大连高新区创新创业创投服务中心承办、大连创业工坊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大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执行的"AI+机器人技术深耕与场景落地之路"主题分享活动在七贤荟咖啡厅成功举办。活动汇聚政府代表、行业专家、高校学者、企业代表等20余位嘉宾,聚焦AI机器人技术的前沿探索与产业化实践,为大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01

技术纵深突破 勾勒多元应用图谱


活动中,三位行业领军人物分别从不同维度展开技术分享。沈阳新松服务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李学威以《服务机器人在多场景的创新应用与实践》为题,展示了新松机器人在医疗、餐饮、物流等领域的模块化解决方案。他特别提到:"柔性化交互设计与场景感知能力的提升,正在推动服务机器人从‘单一功能工具’向‘自主决策伙伴’进化。"他还指出,随着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新兴方向正迎来快速发展,尤其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I高级工程师刘明聚焦制造业转型痛点,通过《智能体在制造业实施落地方面的思考》,解析了工业AI智能体在工艺优化、质检闭环、设备预测性维护中的落地路径。他强调:"AI与OT(运营技术)的深度耦合,是释放智能制造价值的关键。"同时,他也坦言当前制造业企业在AI落地过程中仍面临投入成本高、数据安全顾虑和验收标准不明确等现实挑战,建议以“轻量化、快见效、易集成”为原则推进智能化改造。



大连理工大学庄严教授则带来了极具前瞻性的技术分享——《移动机器人全工况感知及自主环境适应》。他重点介绍了团队研发的"青云2号"空-地协同巡检系统。据悉,该系统通过多模态感知融合与激光SLAM技术,突破传统GNSS信号依赖,在复杂工业场景中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已成功应用于海上风电、化工厂区、地下管廊等特殊环境。"全工况适应能力将彻底打破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边界。"庄严表示。该系统还实现了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的自主协同作业,通过车载机巢完成自动起降和充电,大大提升了巡检效率和适用范围。




02

技术产业共舞 机遇挑战共生

      大连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创业部部长周倩倩详细介绍了大连市在创业担保贷款、人才引进、企业补贴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者积极申请相关支持,共同推动大连AI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最后,张岩秘书长总结道:“AI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应用的关键期。本次活动通过技术分享与资源对接,为本地企业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合作契机。未来联盟将持续推动跨界交流,助力大连打造AI+机器人创新高地。”






• • • END • • 



扫一扫,关注下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