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产业升级:七贤荟举办AI交流沙龙,共探智能时代新机遇标签:
5月11日下午,由AI领航同学会主办、七贤荟、创业工坊协办的AI交流沙龙在高新区成功举办。活动汇聚AI领域专家、企业代表及行业从业者近50人,围绕AI技术企业端落地、产业赋能及大连软件业转型展开深度探讨。大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负责人张岩主持活动,七贤荟副秘书长胡剑锋、AI解决方案架构师Gyde Zhang等嘉宾进行分享,圆桌环节更碰撞出对AI未来的前瞻思考。
5月11日下午,由AI领航同学会主办、七贤荟、创业工坊协办的AI交流沙龙在高新区成功举办。活动汇聚AI领域专家、企业代表及行业从业者近50人,围绕AI技术企业端落地、产业赋能及大连软件业转型展开深度探讨。大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负责人张岩主持活动,七贤荟副秘书长胡剑锋、AI解决方案架构师Gyde Zhang等嘉宾进行分享,圆桌环节更碰撞出对AI未来的前瞻思考。
活动开场,张岩以“借势共赢”为核心理念,阐述联盟成立的初衷:“大连有20万软件从业者、5000家小软件企业,在AI浪潮下,我们能否找准定位,汇千帆协力打造出AI产链中的大连‘航母’?”他提到,大连市政府已通过产业政策、资金扶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而企业端如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正加速AI应用落地。“用AI重构产品服务是‘产品力’,用AI变革组织运作是‘生产力’。” 他特别提到大连软件业的优势:“在B端市场,大连企业可依托华为云、阿里云等平台,成为大模型落地的‘实施交付专家’而行业内应“抱团取暖”,共同搭建知识体系、方案整合平台与商机网络。

七贤荟副秘书长胡剑锋从宏观视角分享了对AI的观察:“国家层面已将AI视为战略核心,但企业落地仍面临‘找死还是等死’的抉择。”他以ERP推广历程类比,指出AI落地需“一把手工程”推动,并强调“思维转变比技术更难,但这是AI时代必须跨越的障碍。”

AI解决方案架构师Gyde Zhang聚焦技术落地,提出“用AI不难,用好AI需方法论结合实践”。他结合实际案例,解析如何提高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准确率(Advanced RAG),也分享了革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提高复杂场景下知识库准确率。同时,Gyde Zhang分析企业落地AI不要聚焦一体机硬件,而是应该聚焦开发应用,这个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建议引入专业人员进行支持,而不是仅靠现有技术人员探索。

在圆桌交流环节,张岩、大连共兴达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张弟、胡剑锋与Gyde Zhang围绕“AI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度对话。

胡剑锋指出:“AI落地难在‘战略残酷性’——老板敢不敢赌?员工愿不愿学?”他以自身在企业内推广AI两年的经历为例:“9个内部群,90%的互动都是我在发资料。企业若想靠培训解决问题,注定失败。”他提出“四类可替代场景”:重复性工作(如RPA)、产品智能化(如“死数据变活”)、知识富集(如教育行业)、创意激发(如科研辅助),并警示“AI可能加剧内卷,但也是大连软件业翻身的机遇”。张弟从制造业视角回应:“智能体在知识库应用、提高产品良品率中已显现价值,但需警惕‘技术幻觉’——AI必须与行业Know-How结合。”他呼吁大连企业“做深垂直领域”,而非盲目追逐通用大模型。张岩补充:“海外市场如亚马逊、微软云生态中,大连企业可扮演智能体实施交付服务商角色。关键在于找准‘角色定位’,先找到立足点再谋其他更高的目标。”大连企业也可发挥对日软件外包经验,在跨国协作中构建壁垒。”

AI发展需要“三力合一”:政策牵引力加速资源整合,企业创新力驱动场景落地,人才支撑力保障技术迭代。只有政府、企业、高校、服务商多方协同,才能将分散的势能转化为集群动能。